top of page

「這一年起」營建業到文具製造商都得碳盤查!

2024年4月2日

一、為什麼政府開始重視公共工程的碳排放量

建築的生命週期碳足跡可分為「使用期間」(營運碳排)與「建造/拆除期間」(蘊含碳排)兩類。據聯合國統計,建築及公共工程碳排佔全球碳排比例達43%;而行政院工程委員會(以下簡稱工程會)粗估,台灣公共工程的年碳排量占整體比例將近10%,相當於約27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

因此,作為公共工程監管機構的工程會,欲從採購標案著手推動供應鏈減碳行動。它要拚的是,在2050年,100%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%既有建築物,達成近零碳建築的標準


二、誰需要填報碳足跡

怎麼減碳呢?工程會從公部門採購帶頭,不管是發包的政府買方,或是投標的民間賣方,都要紀錄碳排量。

針對投標廠商,工程會推出「碳排資料庫」,鼓勵廠商將經查證的產品碳足跡主動登錄於站上。這將協助政府單位建立各工程項目的「碳排放量標準」。針對公部門,工程會預計在政府電子採購網新增碳排放量填報之欄位。未來各機關公告決標時,須估算標案建造及修繕、拆除期間的碳排放量(蘊含碳排)。這項數據可從碳排資料庫中計算,或由各單位請得標廠商評估。


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表示,政府採購分為財務採購、勞務採購及公共工程3部分,財務採購因購入產品相對單純,因此被列為首波填報對象。屆時將發函各公會,鼓勵想與政府往來的業者「主動登錄」經ISO 14067 碳足跡查證後的產品碳足跡


葉哲良也說,當碳排資料庫上線後,會鼓勵碳排量較大的公共工程原料供應商,如鋼筋、水泥業者,主動填報碳足跡;未來他計劃將有「採用低碳設計、低碳建材」的工程案,列入公共工程金質獎的加分項目,以鼓勵各部會將低碳列為採購指標之一。


葉哲良表示,目前為試行階段、鼓勵業者自主宣告;等到2026年、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正式實施,進入第二階段,將考慮轉成強制執行,促使業者採取減碳行動。


三、政府收集建築碳排資訊要做什麼

為了掌握公共工程碳排量,發包單位除了決標時填報預估值以外,在竣工後也要填報實際值,比對與預估值的差距,納入資料庫,藉此讓數據資料更為精準。


葉哲良說,待資料庫數據越來越完整,他要定義各項建築工程的碳排平均值或公允的統計值。以後廠商在投標時,也可參考資料庫,選擇低碳的建材、工法等,將工程標案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基準內


葉哲良說明,工程會的終極目標,是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,包含建築、軌道、水利設施、橋梁等建設,從設計到施工都要符合減碳標準;另考量資訊運算的用電量大,為提高電力使用效率,即使資訊機房不在八大類建設中,工程會也預計推出減碳指引,在建置機房時,就可以盡量採低碳設計。

葉哲良認為,指引具有強制性,就像是作業手冊,連計算方式、施工面、設計面要怎麼做,都會訂出細緻的SOP,讓機關跟業者依循。


四、有哪些產業受到影響

據統計,近五年來,每年公共工程決標件數介於2.8萬件至3萬件,政府作為營建產業最大「買家」,藉著推動「碳排資料庫」及「公共工程減碳指引」等措施,從公共工程開始優先採用低碳建築設計與低碳水泥、鋼筋等建材,將提高低碳建築原料的市場需求,導引業者研發、使用低碳材料,以利取得標案。


商周統整碳排資料庫可能影響產業:

公共工程

  • 建材供應商:鋼筋、水泥業者採用低碳材料、低碳製程與設備

  • 建築事務所及建設公司:研發低碳的建築設計

財務採購

  • 辦公室耗材:文具用品製造商、桌椅等傢俱製造業者

  • 資訊類耗材:電腦、伺服器等設備製造商及供應商

勞務採購

  • 派遣人員之通勤碳排放

  • 招聘過程的碳排放


五、結語

不僅中央政府從公共工程及政府採購等面向導引公部門及建商減碳,各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動各式建築減碳的政策。

如台北市要求全市建物須辦理建築能效評估,新建案須取得綠建築標章最高等級的近零碳建築,表示建物在營運期間達到零碳排。

新北市也推出「近零建築三部曲」,目標在2030年公私有建築全面達到能效評估1級以上。為此,建商必須在設計及建造過程掌握碳排放量,採用低碳建材與建築方案,且須補償建築物使用期間產生的碳排放。


從中央到地方,台灣正積極推動建築業達到淨零碳排,未來不只是公有建物、工程,私人建物也背負減碳責任,相關業者得及早因應準備。政策的推展將對公共工程供應商及其合作廠商產生第一波衝擊,未來可能逐漸推展到民用住宅等場域,影響層面有待觀察。


轉貼: 商業週刊 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carbon-reduction/blog/3015102

bottom of page